在过去的2017年,三星终结了英特尔25年的霸主地位,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;同时,它还“干掉”苹果,成为全球最赚钱的企业。
在全球,三星依旧是最大的手机制造商。除了手机,三星在电视、存储器、面板等近20种产品上都是全球NO.1。
在韩国,三星的影响力更是“一手遮天”,其营收占韩国GDP的20%。有人调侃,韩国人一生有三件事情无法避免,死亡、税收和三星。
除此之外,三星还是韩国第一大军火商、全球三大造船厂之一,会造飞机、坦克,迪拜塔、台北101、吉隆坡双子塔都是它盖的。
最逆天的是,它控制着全球手机产业链的命脉。手机三大件CPU、存储器和液晶面板,后两项三星都是全球第一,芯片代工全球第四。
以存储器为例,三星DRAM的占有率高达50.2%,NAND闪存也有36.6%。只要你生产手机,就离不开三星。苹果很牛,面板和内存却是三星的,CPU也找三星代工。华为和HTC都曾因为三星断供吃过大亏,前者栽在UFS闪存上,后者栽在OLED面板上。
如此“变态”的控制力,甚至引发了行业的恐慌。
宏基创始人施振荣和台积电老板张忠谋公开表态说,三星是台湾IT业的敌人;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则声称,打败三星是他毕生的目标。日本科技界,同样对三星“恨”之入骨。但目前,它的地位依然牢固,强者恒强。
三星称霸的领域,也是中国人最心痛的短板。
多年来,我们一直大量进口原油,但鲜为人知的是,早在2013年,半导体就取代石油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产品,年进口额超过2200亿美元。这其中,三星“贡献”了一大半,韩国因此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。
然而,谁又能想到,就是这样一家控制力惊人的企业,40年前还在给日本人打工,30年前还在生产廉价的“地摊货”,20年前还在被索尼吊打!
是什么让它实现了惊天逆转?
孤注一掷
三星的逆袭,得益于它在半导体上一次又一次赌徒式的投资。
这个韩国最大的财阀,起点只是一家小商会,由李秉喆创办于1938年,最早做贸易,贩卖干鱼、蔬菜、水果到中国。60年代涉足制糖、织布、化肥等领域。1969年成立三星电子,开始生产黑白电视。
六七十年代,全球电子产业飞速发展。李秉喆敏锐地意识到,这个高附加值的行业是韩国未来的希望。但他的想法也仅仅是给日本三洋打工。
当时,半导体技术垄断在美国和日本手中,李秉喆不敢有太多奢望。公司大多数人,包括关系亲近的社长,都反对投资半导体,连政府也不看好。
这个时候,他的小儿子,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李健熙站了出来,对父亲说:“爸,就算只有我一个人,也要试试看那件事!”
于是,在“半导体会搞垮三星”的过激言论中,李健熙开始了自己的创业。1974年,他用自己的资金,买下韩国半导体公司,剑指当时正在兴起的内存技术。
内存又叫存储器,是大多数电子产品的主要部件。根据不同的技术,分为很多种类,目前主流的是DRAM内存和NAND闪存,前者用作手机和电脑系统内存,后者用作手机闪存和固态硬盘(SSD)。
野心勃勃的李健熙很快就尝到苦头,他先后50多次前往硅谷,引进技术和人才,倾注巨大的努力和投资,还是不断亏损。
走投无路之下,父亲终于出手,派得力干将来辅佐自己的儿子。两次石油危机让他意识到,身处资源匮乏的小国,三星的未来是半导体。
“一定要在我闭眼之前开始这个事业,这样三星才会安然无恙。”
1983年,三星在京畿道器兴建立第一个半导体工厂,正式向内存宣战。然而,父子两人都低估了这场战役的惨烈性。
在人们印象中,电子产品每年都降价。但内存很奇葩,它和化工品一样,是重资产、强周期,价格大起大落,涨起来数钱数到手软,跌起来连自己都想砍。好处是,一旦熬过衰退期,你就是号令天下的老大。
在这个行业混,策略只有一个,要么拿钱砸死对手,那么被对手拿钱砸死。
英特尔是这个行业最早的玩家,1970年就将DRAM投入大规模应用,四年后横扫80%的市场。之后,日本人异军突起,击败了英特尔。
当三星染指这一市场时,日本人已经是世界霸主。好不容易突破技术封锁,从当时尚不起眼的美光手中购得64K DRAM技术,就遭遇了行业的第一次衰退。
1984年,三星刚推出64K DRAM,内存价格就暴跌,从每片4美元雪崩至每片30美分,此时三星的成本是每片1.3美元。换句话说,每生产1片亏损1美元。到1986年底,累计亏损3亿美元,股权资本全部亏空。
事实上,直到1987年,李秉喆去世那一天,他也没能见到三星半导体盈利。
由于市场不景气,昔日的行业大佬英特尔被迫退出,转行干起了CPU,NEC等日本产商也纷纷缩减投资规模。唯独三星不知“好歹”,像赌徒一样疯狂地逆势加码。
“越是困难,就越要加大投资。”持续十多年的亏损,不但没能动摇李健熙的信念,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。
为了攻克技术难关,三星从日本聘请工程师,利用周末到韩国传授技术。同时,到美国半导体公司招募有经验的韩国人。这些人在爱国情怀的感召下,放弃自己多年的事业,返回韩国,牺牲一切节假日,夜以继日地投入战斗。
在这批人中,有一个叫陈大济的年轻人,谢绝IBM公司的再三挽留,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三星,理由是“真想赢日本一次”。这个年轻人后来成了三星电子的CEO。
然而,光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。1983年,三星开发64K DRAM时,关键技术整整落后日本5年。到256K时,与日本相差2年;1M时,还落后1年。
在此期间,三星人受尽日本嘲辱。但他们并没有理会,而是埋头苦干。
1987年,苦熬多年的三星人终于迎来行业转机。当年,美国向日本半导体企业发起反倾销诉讼,双方达成出口限制协议。受此影响,DRAM价格回升,三星乘势崛起,不但实现了盈利,还开始在技术上领先日本。
“越是困难,就越要加大投资。”持续十多年的亏损,不但没能动摇李健熙的信念,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。
为了攻克技术难关,三星从日本聘请工程师,利用周末到韩国传授技术。同时,到美国半导体公司招募有经验的韩国人。这些人在爱国情怀的感召下,放弃自己多年的事业,返回韩国,牺牲一切节假日,夜以继日地投入战斗。
在这批人中,有一个叫陈大济的年轻人,谢绝IBM公司的再三挽留,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三星,理由是“真想赢日本一次”。这个年轻人后来成了三星电子的CEO。
然而,光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。1983年,三星开发64K DRAM时,关键技术整整落后日本5年。到256K时,与日本相差2年;1M时,还落后1年。
在此期间,三星人受尽日本嘲辱。但他们并没有理会,而是埋头苦干。
1987年,苦熬多年的三星人终于迎来行业转机。当年,美国向日本半导体企业发起反倾销诉讼,双方达成出口限制协议。受此影响,DRAM价格回升,三星乘势崛起,不但实现了盈利,还开始在技术上领先日本。
至此,整个DRAM行业只剩下三星、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玩家。其中,三星和SK海力士两大韩国巨头独占75%的份额,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霸主。
进入2016年,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比特币挖矿等需求的带动下,内存价格一路飙升,三星数钱数到肝颤,并借此东风,一举将英特尔挑落马下。
同样的故事,在液晶面板上重演了一次。
和内存一样,液晶显示技术最早诞生于美国。1968年,RCA公司研制出全球第一块液晶显示屏。但身为CRT电视的霸主,却无心将它推向应用。
令他们做梦都没想到的是,这项技术后来成了千亿美元的大蛋糕。
Copyright © 2013 深圳市奥伟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ICP备:粤ICP备12049165号